客製化需求應用於設備監控與優化-人機介面(HMI) 設計理念為Software Defined Middleware (SDM),支援 Windows與 Linux,實現機器層資料無縫傳至伺服器層,可遠端更新收值設備 Firmware及設定參數,能彈性手動設定或匯入,即時監看狀態,縮短工程時間並提升更新效率。

軟體架構
設備資料可基於 SECS/GEM 、 Modbus、MQTT等通訊協定,實現 OT層至 IT層的資料連接,提供生產資訊可視化、製造流程優化等應用。

系統-API

人機介面(HMI) 功能畫面與特點
設備監控
- 即時監看設備狀態
- 歷史資料匯出 (Excel、CSV)

設備設定
- 提供工業電腦與設備連接介面
- 快速設定 COM Port 或設備 IP
- 提供 3種型態設備連結:
- DPM (Dry Pumper) 為Serial Port傳輸
- FINS 為TCP傳輸
- Modbus 為TCP傳輸

實際應用情境
EMS儲能系統設計
專案目的 為能使業者參加台電TPC競標平台透過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由傳統發電業者、自用發電設備業者及新興儲能設備業者之間進行相互競價,使多元化分散式的電力資源加入系統,提供輔助服務以穩定電網,在遭遇電力事故時也能協助儘速恢復正常供電。儲能系統在台電電網系統,主要功能性在於可提供快速調節電能,透過電池存儲能量及對電網提供電能並進行能量轉移或儲存能源輸出之電能。儲能系統仍需具有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 、電力轉換系統(Power Conversion System, PCS)。
- 電池管理系統(BMS): 控制、監視及優化儲能系統內電池的性能,可收集電池所有的資訊,如電壓、電流、溫度等,並將這些資訊區分為過電壓、低電壓、放電過電流、充電過電流、高溫充放電、低溫充放電、短路等;在發生異常情況時,可斷開電池與儲能系統間之連接。
- 能源管理系統(EMS): 利用程式控制、網路通信、資料庫技術,將現場控制站的能源數據送進管理控制中心,實現對企業生產數據收集、儲存、處理、統計、查詢及分析的功能,更對企業生產數據的監控、分析和診斷,進而達到有效管理的目標。
- 電力轉換系統(PCS): 搭配系統控制器接受能源管理系統監控,可提供能源管理、調度及改善電力品質功能。
EMS 系統架構

5G IOT專案-人機介面(HMI)
專案目的 為方便現場人員快速佈署收值設備軟硬體,並可遠端更新收值設備firmware及設定參數,能彈性手動設定或匯入,以利現場人員不用進出設備現場(如:無塵室…等),提升人員佈署及更新效率。
5G IOT系統架構
